在线英语教育
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以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为指引,汇聚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推动光伏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长为青海光伏电站开发的主力军。
但是,随着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光伏电站不仅要提高利用率,同时也要通过设计上的优化,达到提高发电量的目标。本次能辉科技拟募资3.12亿元,将分别用于综合业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都有利于能辉科技的发展。
其中,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是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已达268GW,为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资料显示,能辉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光伏电站设计、系统集成及投资运营一站式服务为主体,并开展垃圾热解气化、储能等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业务的新能源技术服务商。而能辉科技就是在光伏电站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初至今,公司已完成约1.55GW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集成及投资运营业务。当然,尽管能辉科技的业务非常符合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本身的实力也得到了二级市场的认可,也存在一些隐患。
8月17日,上海能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辉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但是,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能辉科技也存在业务相对集中、业绩下滑、光伏行业政策变动等风险,需要更多资金用于巩固自身优势。磷酸铁锂电池继5月份产量超出三元锂电池之后,6月又一次实现了超越。
作为电池大户的宁德时代,近期与多家车企频频牵手,前不久在股东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抱怨客户催货让他快受不了了。目前,随着政策、市场重心向安全转变,技术创新协同,各大车企带货,磷酸铁锂电池逐渐受到追捧但第二梯队的组件企业报价基本已经降至1.75元/瓦,甚至166尺寸报价已降至1.7元/瓦以下。不过行业普遍预期四季度仍将重现抢装热潮,如果头部企业始终保持1.8元/瓦以上的报价,仅靠二三线企业恐怕也很难保障四季度的组件供应,终端需求大概率还会启动,现在就看哪个环节让利,来刺激终端需求了。
受2018年531政策影响,2019年创下了近几年光伏装机规模最低纪录;而2020年上半年国内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一季度全国经济形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在供应链的压力下,往年630抢装小高潮也随之平淡,根据光伏們了解数据,6月份光伏装机仅为4GW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超过2GW。
从整个上半年来看,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依然超过60%,这也间接说明了在组件价格高启的情况下,分布式的接受程度显然高于大型地面电站。备注:根据国家能源局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为13GW。实际上,目前行业内仍有企业通过囤货、库存等方式对赌四季度的装机高潮。纵观整个产业链价格,目前仅有电池价格呈现出进入下行通道,多晶硅与硅片的稳定与小幅降价并不足以给组件带来足够大的降价空间。
备注:根据贺利氏内部数据,6月份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目前产能利用率保持在65%左右在需求与价格的双重压力下,光伏组件价格也开始出现明显分化。面对今年的供应链波动情况,在此前由TUV北德主办的高效户外实证研讨会上,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新明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硅料价格能稳定降到180-190元/kg,180或许比较困难,190还是有可能的。PVInfoLink的价格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行情,垂直整合大厂与二线厂家价格明显分化:一线垂直整合大厂价格变化并不明显,大多持平或仅是先前较高价的订单小幅回跌,大型订单单玻组件价格大多仍落在每瓦1.77-1.79元人民币之间,而二线厂家则开始出现每瓦1.7-1.75元人民币的价格。如果硅料降到190-200元/kg,组件价格到维持在1.75-1.8元/瓦,终端应该还是有足够的需求支撑150-160GW终端市场规模。
黄新明认为,过去几年硅料行业确实很辛苦,但这两年硅料已经赚到足够利润,支撑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扩大再生产,从经济角度来看明年下半年供应链会达到稳定的供应链。有行业人士分析,目前行业处于两头博弈的状态,上游硅片正试图通过维持低开工率倒逼硅料降价,下游组件价格正与项目开工情况博弈。
另一方面,在价格压力下,国内、外市场主力也出现了分化,国内市场方面,上半年已经完成集采的各大央企受制于持续波动上涨的供应链价格迟迟未落定采购合同,焦虑感在业主与国内销售间持续蔓延。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尽管硅料价格已经基本稳定在200-210元/kg,但仍位居高位的价格水平给中下游带来的成本压力仍未消失。
7月17日,中环股份再次调低166硅片价格,降幅3.85%,这也可以说明,一方面,182/210为代表的高功率组件已经受到客户认可;另一方面,相比于高比例的166产能,高功率组件由于多种限制因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从市场理性来看,全球装机肯定会低于180GW。明年如果硅料价格能够稳定在100-150元/kg之间,组件价格能稳定在1.55-1.65元/瓦左右,光伏电站投资有足够的效益,全年应该有220GW左右市场,这是非常好的目标。供应链价格对国内光伏电站终端需求的抑制作用在上半年装机数据中体现明显,在上游价格持续上涨的高压下,光伏电站下游装机需求并不乐观,尤其是集中式地面电站装机惨淡,创下近六年来的装机最低规模。虽然有点遗憾,但是还算是健康的发展。据光伏們了解,目前头部组件厂的价格仍然坚定,单玻均价维持在1.8元/瓦以上。
从市场反馈来看,大部分投资企业对于1.8元/瓦以上的组件价格接受能力较差,相对的1.75元/瓦以下的价格可以激起更多的项目开工动力。海外市场方面,组件价格目前仍较稳定,仅部分订单随汇率小幅波动。
而尚未集采的国家电投仍在观望行业供应链价格情况,迟迟未启动年度组件集采;而在海外方面,在硅料价格稳定之后,出货情况仍持续向好,某头部组件企业欧洲区销售负责人告诉光伏們,上半年欧洲市场出货持续增长,远高于去年。各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上述数据为光伏們采访所得,仅供参考从上图可以看到的是,2021年H1光伏装机规模几乎与前两年同期持平,但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与2020年均有其特定的行业或者社会背景。
同时,这也是近六年的半年度装机中,分布式光伏首次大规模超过地面电站。PVInfoLink分析认为,在预期硅料价格短期内仍持稳、且四季度仍会迎来一波抢装热潮的情况下,组件价格并不会有太大的下降空间,短期内海外价格也将持稳在当前水平。
但在双碳目标提出的首年,社会经济活动恢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光伏装机仅仅与前两年持平,这与供应链价格持续攀升、波动不无关系。按照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14GW计算,户用装机达到5.86GW,占比高达41%从市场理性来看,全球装机肯定会低于180GW。PVInfoLink分析认为,在预期硅料价格短期内仍持稳、且四季度仍会迎来一波抢装热潮的情况下,组件价格并不会有太大的下降空间,短期内海外价格也将持稳在当前水平。
按照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14GW计算,户用装机达到5.86GW,占比高达41%。各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上述数据为光伏們采访所得,仅供参考从上图可以看到的是,2021年H1光伏装机规模几乎与前两年同期持平,但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与2020年均有其特定的行业或者社会背景。
但在双碳目标提出的首年,社会经济活动恢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光伏装机仅仅与前两年持平,这与供应链价格持续攀升、波动不无关系。同时,这也是近六年的半年度装机中,分布式光伏首次大规模超过地面电站。
7月17日,中环股份再次调低166硅片价格,降幅3.85%,这也可以说明,一方面,182/210为代表的高功率组件已经受到客户认可;另一方面,相比于高比例的166产能,高功率组件由于多种限制因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实际上,目前行业内仍有企业通过囤货、库存等方式对赌四季度的装机高潮。
从整个上半年来看,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依然超过60%,这也间接说明了在组件价格高启的情况下,分布式的接受程度显然高于大型地面电站。受2018年531政策影响,2019年创下了近几年光伏装机规模最低纪录;而2020年上半年国内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一季度全国经济形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备注:根据贺利氏内部数据,6月份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目前产能利用率保持在65%左右在需求与价格的双重压力下,光伏组件价格也开始出现明显分化。备注:根据国家能源局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为13GW。
面对今年的供应链波动情况,在此前由TUV北德主办的高效户外实证研讨会上,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新明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硅料价格能稳定降到180-190元/kg,180或许比较困难,190还是有可能的。虽然有点遗憾,但是还算是健康的发展。
供应链价格对国内光伏电站终端需求的抑制作用在上半年装机数据中体现明显,在上游价格持续上涨的高压下,光伏电站下游装机需求并不乐观,尤其是集中式地面电站装机惨淡,创下近六年来的装机最低规模。如果硅料降到190-200元/kg,组件价格到维持在1.75-1.8元/瓦,终端应该还是有足够的需求支撑150-160GW终端市场规模。
PVInfoLink的价格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行情,垂直整合大厂与二线厂家价格明显分化:一线垂直整合大厂价格变化并不明显,大多持平或仅是先前较高价的订单小幅回跌,大型订单单玻组件价格大多仍落在每瓦1.77-1.79元人民币之间,而二线厂家则开始出现每瓦1.7-1.75元人民币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价格压力下,国内、外市场主力也出现了分化,国内市场方面,上半年已经完成集采的各大央企受制于持续波动上涨的供应链价格迟迟未落定采购合同,焦虑感在业主与国内销售间持续蔓延。